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其中提及要加快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集中连片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提升,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和水产养殖池塘改造升级。一号文件还提到,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推进水肥一体化,建立健全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观测试验基地建设;加强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
为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一号文件提出,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要求,聚焦产业就业;要将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比重力争提高到60%以上,重点支持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
新出版的《从农户到农企:农业经营的7项准则》一书,恰逢其时,可以为我国各地农户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从个体化到企业化,实现农业绿色发展,补齐农业生产经营的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提供了有益经验。
这本书的作者泽浦彰治是日本普通农民出身,一步步从小到大将家族式农业发展成为年销售额20亿日元(约合1.03亿元人民币)的集团公司。《从农户到农企:农业经营的7项准则》比较系统地回顾了泽浦彰治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绿色农业的经历,归结了可供参照的经验。
泽浦彰治出生于1964年,1983年(19岁)从农校毕业,20岁回顾田地。但他的起步并不顺利。虽然经过自己的探索,提高了蒟蒻(魔芋)种植的产量和品质,但在1989年迎来了蒟蒻价格行情低迷的重挫。而且,日本当时通过关贸总协定确定了牛肉、橙子的自由化,这让他倍感绝望。但这也成为他决心摆脱传统农业经营方式,探索现代设施农业的起点。
泽浦彰治的事业起步,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日本国内农村、农业生产经营者的高组织性。这可以推动农业生产经验的分享,更快、更准确地传递政策、技术等多方面重要信息,也能起到先行带动后行、老手引领新手的作用。事实上,后来泽浦彰治在现代农业设施农业方面取得的很多进步,包括技术成果和模式经验,比如蒟蒻的无农药种植,也均及时分享给其他农户、农企。
为了实现用户企业的需求,泽浦彰治自行学习了真空原理,摸索制作出能更好地实现生菜保鲜的真空冷却机。这项发明也代表着不损失生菜保鲜的前提下,泽浦彰治的公司能够扩大销售半径,更好地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营。他也成为日本订单农业的先行者,并积极引入资本,响应消费者需求,增设车间,生产出价格较手工加工更为低廉、口感和品质更优、还没有添加剂使用的腌菜。
《从农户到农企:农业经营的7项准则》书中所述的7项准则,也可以被理解为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7个阶梯、步骤。包括:为了作为先行者创造利润,学习成功者身上共通的秘诀;将农作物商品化,以此来创造利润;利用农家特色进行食品加工来提高利润率;根据经营规模,开发自己的客户;实干农户每天都要记日记;即便手头有钱,设备资金也要采用借款;活用个人和组织的“管理方针手册”,持续产出利润;等等。这些对于中国农户、农企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当然,中日两国的国情不同,农业生产经营的社会、经济支持条件也不一样,比如书中谈到的农业生产经营大宗开销(生产机械)尽可能通过贷款,这项条件在我国国内一些地方还不是很齐备。
但书中所述的各项准则,大体还是具有跨越中日两国的兼容性的。泽浦彰治在介绍这些经验时,也相当谦逊、诚恳。他强调要干好农业,尤其是经营农业企业要获得成功,一定要高度热爱,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去摸索土壤、作物品种、技术、设备、市场、消费者等方面要素的规律。书中还谈到了这样一个事例,日本有一对研究生毕业的夫妇希望投身有机农业,但资金实力并不是很雄厚,泽浦彰治劝说他们能够因地制宜,从能力、技术、资金能够支持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做起,但那对夫妇好像陷入了对有机农业的高度热爱,也听不进这方面的劝告,甚至表示如果钱赔完了,孩子没钱上学也管不了。这显然就属于一种偏狭,热爱的不过是有机农业这样的时髦概念,而非农业本身。
书中谈及的“将农作物商品化”,并不是一句废话。农作物尤其是蔬菜,没人买就不是商品;而要被人买,就有必要了解顾客需求,因此来调整培育方法和耕作、种植要求。比如,同样是卷心菜,如果是农协(会员)需求,重在限制农药的使用次数和肥料成分、种植期间的限制、种植内容的信息公示、切至便于家庭使用的均一尺寸;而如果是提供给饺子店、加工商,对上述标准的要求就会稍低,而主要要求供应价格、批次数量的稳定。这些就对选种、肥料、田耕垄间距、株距等方面提出不同的栽培要求。又如稻谷种植也要考虑到客户的真实需求,有的客户希望早一点吃点新米,就要提供早熟稻米,有些上班族家庭希望省去淘米的麻烦就要提供免洗米,等等。